老药新用:磷酸氯喹的前世今生近日,有着70余年历史的抗疟老药磷酸氯喹,成了最受关注的治疗新冠肺炎潜在有效药物之一。 为什么选中磷酸氯喹? 2月5日,《细胞研究》发表我国学者的论文《伦地西韦和磷酸氯喹在体外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论文中提到研究团队对7种化合物进行了体外试验,从其对细胞的毒性(安全性)、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均有效果。其中包括磷酸氯喹、伦地西韦、法匹拉韦。 2月15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磷酸氯喹。其表示,体外实验显示磷酸氯喹对新冠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目前正在北京、广东等十多家医院开展临床研究,累计入组患者超过100例。近期,湖南省也将启动磷酸氯喹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临床结果初步显示,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诊疗效果。” 2月1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表示,基于当前临床治疗的迫切需求,专家一致推荐应该快速将磷酸氯喹纳入新一版的诊疗方案,扩大临床范围。孙燕荣直言:“基于前期临床开展的研究结果,可以明确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疗效。” 2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重点介绍疫情防控科技攻关新进展。针对磷酸氯喹是不是特效药,钟南山判断,磷酸氯喹够不上特效药,但有治疗效果,副作用不大,值得研究和探讨。 钟南山解释说,人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病毒,往往是实践先于科研,摸着石头过河。以前用过的一些老药,从机制等方面来说,可适用在这个病上。他提示,磷酸氯喹是老药,短期用剂量没有太大的副作用,同时在北京佑安医院、广东等开始使用。和其他药物对比来看,发热症状、病毒消失时间大概早一天,副作用不算很大,有腹泻、少数会耳鸣,但停药后耳鸣会消失。 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第六版诊疗方案删除了“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方法”这一说法。在试用药物中,增加了“磷酸氯喹(成人500mg,每日2次)和阿比多尔(成人200mg,每日3次)”两个药物。 磷酸氯喹是什么? 磷酸氯喹是一种上市多年的抗疟疾药物。要追溯它的历史,可以从奎宁说起。 1820年,法国著名药学家Pelletier和 Caventou成功从金鸡纳树皮中提炼出历史上最早的抗疟疾药——奎宁,使得奎宁成为治疗发热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上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合成发明了与天然奎宁化学结构相近的人工合成抗疟疾药氯喹。它相比奎宁更加安全有效,因此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疟疾。 由于没有对药物使用剂量的安全范围进行试验和摸索,氯喹的使用剂量过大,是治疗疟疾所需的十数倍,随即而来的是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部分病人出现眼底疾患,甚至失明。 1944年科学家在氯喹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新型抗疟疾药——羟氯喹,治疗作用与氯喹相近,但毒副作用显著减少。它跟氯喹的区别在于用羟乙基替代了氯喹中的一个乙基,正是因为这一小小的不同,使羟氯喹在人体胃肠道吸收更快,体内分布更广。 后来,一部分恶性疟疾原虫对氯喹产生了抗药性。上世纪60年代,抗氯喹恶性疟疾在东南亚严重扩散。1964年,越南政府向中国请求帮助。于是,就有了“523任务”,有了后来屠呦呦发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 氯喹还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肺吸虫病结缔组织病等,另可用于治疗光敏性疾患。也有研究证实氯喹在艾滋病、肿瘤方面有一定治疗效果。 氯喹是怎么发挥抗病毒作用的? 研究表明,有如下几种机制: 1.由于氯喹可以改变内吞体的pH值,对通过内吞体途径侵入细胞的病毒感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博尔纳病病毒、禽白血病毒、寨卡病毒等。 2.氯喹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基因表达影响病毒复制。体内外试验表明,氯喹能改变HIV病毒gp120包膜的糖基化模式,抑制CD4+T细胞内HIV病毒的复制。 3.氯喹作为一种良好的自噬抑制剂,可通过影响自噬反应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动物试验表明,应用氯喹能有效抑制禽流感H5N1鼠肺中的自噬作用,减轻肺泡上皮损伤。也有报道发现,氯喹能阻断寨卡病毒诱导的自噬现象,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小鼠试验中也显示氯喹能切断寨卡病毒自母胎途径垂直感染。 2004年,在关于SARS病毒的研究中,有报道显示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氯喹可抑制SARS病毒在体外复制。 在作用机理上,氯喹通过增加病毒/细胞融合所需的内体pH来阻断病毒感染。除了其抗病毒活性外,氯喹还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可在体内协同增强其抗病毒作用。口服后,氯喹广泛分布于整个身体,包括肺。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与人体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从而进入人体细胞膜。而氯喹可能改变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受体ACE2的结构,或者抑制病毒表面S蛋白与ACE2的结合,从而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繁殖。 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如何? 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救治工作进展情况。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在会上表示,北京、广东和湖南几省十余家医院联合开展了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临床上,无论从重症化率、退热现象还是肺部的影像好转时间、病毒核酸的转阴时间和转阴率,以及缩短病程等一系列指标方面,磷酸氯喹的用药组优于对照组。举一个例子,北京一位54岁病人发病第4天住进医院,服药一周后核酸转阴,所有指标全部向好,达到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安全性方面,100余例的用药患者中至今没有发现和药物相关的、明显的严重不良反应。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2天。总的认为,磷酸氯喹有一些用处,但还没有做严格的对照实验,不能下绝对的结论。 近期,《新英格兰》杂志198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该文章称一些人购买磷酸氯喹吞服自杀。对此,钟南山表示,有人对磷酸氯喹有一些质疑,提出用量3克——5克会使患者突然死亡,为此这两天找了很多药理学家进行了大量文献检索,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目前,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用量也就1天1克,与引起致死的剂量相差很多。考虑到积累的问题,今后准备对用量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对有心律紊乱或者有心脏传导障碍的患者要特别警惕 上一篇视黄醛
下一篇富马酸替诺福韦的药理作用
|